服装、家具、家电,曾是引领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如今领跑者正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电、光、锂“新三样”。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3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1%。“新三样”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手握优质新能源产品,我国新能源企业正加快全球化布局,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成熟的产供链体系,新能源出海已成趋势,光伏、风电、锂电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其中,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电池厂;远景动力在法国、英国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为雷诺等企业转型提供支持;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光伏企业,则在东南亚配置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新三样”在海外遍地开花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过去10年间,我国新能源企业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企业生产的风电、光伏产品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也推动全球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
相较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新三样”代表的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简单的商品买卖,已无法满足企业扎根海外的需求。本土化制造、先进技术与标准输出、产业链供应链落地、融资业务拓展等,都是新能源企业夯实全球竞争力必须考虑的内容。
从实际情况看,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方面,越来越多新能源企业选择在海外投资建厂,带动产业链企业抱团出海,建立海外本土化供应链体系,以实现产能双轨制、多元化供给和输出,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合作模式上,从曾经的“市场换技术”逐步向中外合作“反向合资”转变,我国品牌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越来越受海外大型企业重视和认可。全球布局方面,新能源企业海外版图更为多样,不再局限于欧美等传统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企业发展更具韧性。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提速和新能源市场不断扩大,我国新能源企业出海脚步还将加快。面对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等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新能源企业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十大配资网站,提高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的能力,通过“贸易—组装—制造”渐进式进入目标市场,全方位融入所在国,真正实现落地生根,让我国新能源产品更好惠及全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