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足一月的包材供应商富岭股份(001356.SZ)昨日披露一系列公告大众配资安全吗,其中包括将IPO核心募投项目延期三年、斥巨资向印尼子公司增资的消息,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限塑令下行业的悲观预期,以及美国关税大棒威胁下企业面临的盈利挑战。
尽管有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大客户订单加持,但鉴于新茶饮企业纷纷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富岭股份国内增量空间有限。至于其占比最大的美国市场,由于特朗普政府不断挥舞着关税大棒,或将提高公司成本,此时公司加码印尼,或已是无奈之举。
限塑令下的悲观预期
2月19日晚间,富岭股份发布公告称,将IPO募投项目中的“年产2万吨可循环塑料制品、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技改项目”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为2026年12月31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项目原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意味着富岭股份此次募投项目直接延期三年。
2025年1月23日,富岭股份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距今不足一个月时间。IPO发行实际募资净额为6.78亿元,其中,上述两个募投项目拟投入资金合计4.61亿元,占比达到68%。
就本次项目延期的原因,富岭股份解释称,主要系国内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缩减等。
据公告,由于PLA等生物降解材料的耐热性能等方面与传统塑料的差异,以及较高的产品成本,目前市场规模总体相对较小。同时,国内政策方面从主要支持生物降解材料产品替代传统塑料制品,发展到塑料制品回收循环利用和生物降解材料制品替代两者并重,公司因此调整了募投项目塑料餐饮具和生物降价材料餐饮具的结构,并放缓了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产品的设备投资进度。
此外,本次研发中心升级项目的设备投资等主要是针对生物降解材料制品,由于生物降解材料制品市场需求、国内政策等原因,以及公司IPO发行上市进程时间较长,募集资金到位较晚,因此公司放缓了该项目的投入进度。
据悉,年产2万吨可循环塑料制品、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技改项目,于2021年开始建设,2023年底基本完成厂房建设,该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33,508.76万元,占拟投入募集资金的79.59%。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计划投资4,000.00万元,项目于2022年1月立项备案,该项目已经投入519.11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富岭股份首份IPO申报稿为2022年7月披露,之后于2023年1月更新。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施行,2023年2月,富岭股份IPO获深交所受理。直到2025年1月,公司才得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其间波折可见一斑。
不过其曲折的上市经历,早有迹可循。早在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资料显示,富岭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塑料餐饮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客户包括麦当劳、温迪、肯德基、蜜雪冰城、茶百道等。
在其产品结构中,塑料餐饮具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招股书显示,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塑料餐饮具占总营收比例分别达到80.57%、84.58%、76.35%和70.36%,是公司营收支柱。
在限塑令的倒计时下,塑料制品的市场空间被大幅压缩。尽管富岭股份成功拿下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国内茶饮大客户纸杯、纸吸管的订单,但若想持续获得增量,势必要大力开发可降解材料的生产。然而,随着新茶饮企业不断向上游供应链延伸,作为包材供应商的富岭股份,存量求解的难度将被放大。
寻海外增量,应对关税扰动
如果说募投项目延期是对国内市场悲观预期的投射,那加码海外产能则是在规避其他的可能带来的风险。
公开数据显示,公司产品以外销为主,美国是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报告期内,富岭股份对美国市场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31%、76.45%、65.73%和65.74%,金额分别为10.36亿元、16.43亿元、12.36亿元、7.18亿元。
过度依赖美国市场也埋下了诸多不确定性。富岭股份在招股书中也提到,2019年5月之前,公司产品塑料吸管、杯盖和纸杯等纸制品关税为3.1%、5.3%和0%,但在2019年5月之后关税分别为28.1%、30.3%和25%,这无疑会降低富岭股份的利润。
目前,美国有5个州通过了限制一次性塑料吸管使用的法案,不排除未来对塑料制品的收紧,例如2024年美国曾宣布将到2027年逐步淘汰政府餐饮服务、活动和包装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但该计划并未在2025年执行。
究竟是在国内加快转型生物降解材料业务,还是拓宽海外市场寻求增量?富岭股份的解法是后者。
就在昨日,在披露募投项目延期公告的同时,富岭股份还公告了向境外全资子公司增加投资的消息。
公告显示,富岭股份及子公司宾州富岭拟以自有资金对印尼子公司获胜包装增加投资不超过5,000万美元,即对获胜包装的投资总额由3,500万美元增加至不超过8,500万美元,各股东同比例追加投资,投资款项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厂房建设及购买设备等,主要用于生产塑料餐饮具、纸制品及拟新增的植物纤维模塑产品。植物纤维模塑产品是指以蔗渣浆、木浆、竹浆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为原材料,通过模具塑造成型的可自然降解产品。
上述对外投资事项累计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8,500万美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重超过50%。
此次增资海外子公司的目的,主要在于应对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完善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增加植物纤维模塑产品以适应全球限塑趋势。
富岭股份曾表示,由于2018年以来,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富岭股份的部分产品在加征关税范围之内,公司陆续在墨西哥和印尼设立生产基地,从而减小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的影响。注册稿显示,富岭股份已经将大部分塑料吸管产能和小部分杯盖产能转移至美国、墨西哥和印尼三个生产基地。
加码海外市场并非没有风险。倘若印尼未来跟进限塑令,可能导致重复投资风险。此外,印尼的政策体系、法律规定、商业环境、文化特征等与国内存在差异,海外子公司需适应本地法规、文化差异和供应链管理,可能增加运营成本。(本文首发钛媒体App大众配资安全吗,作者|马琼)